体育馆年收入多少?
作为一个健身行业从业者,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首先说体育场馆收入构成,无外乎几部分:商品销售(卖品)、门票收入(大客户、包场)、会员费(会员卡销售及会籍服务)、培训(课程)收入、广告收入及其他(包括场地出租、衍生品开发等) 但实际上很多体育馆的收入结构并不丰富,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当地经济水平限制,场馆的商旅、培训等业务开展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场馆本身的定位问题,其商业开发能力欠缺。
所以简单的说场馆的收入由几个方面构成的——赛事活动、培训教学、会议接待、经营租赁、广告媒介、文化娱乐以及其他(含周边产业),这里把除体育比赛和文体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统称为“非体育”。 所以如果单单从收入角度考虑的话,体育馆赚钱不赚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举办活动的频度和数量,二是“非体育”的经营情况。 对于场馆来说,在活动数量和频率有限的情况下,增加“非体育”的经营收入是必要的补充。
接下来我们说说影响“非体育”经营收入的几个主要因素:客源情况、场所容量、消费档次、项目内容、服务品质以及品牌影响力等等。 我以健身房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因素如何在实际中影响到我们的收入。 首先客源情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们自己的客源,即通过会员制度带来的收入;另一类就是非会员的散客收入。对于运动场馆来说,由于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小,故散客收入比例一般较高。对于健身房来说,一般有30%左右的散客,这部分用户往往被当做是“占便宜”的,是有一定抗干扰性的。所以如果想提升收入,就需要在客户服务质量以及产品体验上多下工夫了。
其次是场所的容量,同样对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同一个项目中,70平方米能容纳50个人,140平方米能容纳80个人,那么前者每场活动收费200元/人,后者每场活动收费166元/人,前者收入更高。当然考虑到场地成本等因素,并非场所容积越大就越能收获更高的收入。
最后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现场服务人员的素质与经验、场地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周边产业的协同效应等等,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我们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