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猊五行属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关于中国文学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个是中国文字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对每个字的解释都是不同的。比如“王”字在《康熙字典》里就有三十多种解释。因此,要理解一个字的含义需要参考很多古籍资料。而古代的书籍一般都很贵,所以古人一般不会轻易给出答案的——尤其是涉及到很珍贵的典籍的时候;同时,由于每本书都有自己独立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因此在同一本书里面同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当然这种不同一般是建立在作者本身的思想基础上的)!那么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同样一个字,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解释……这就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第二个是中国的古典小说和神话传说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神话故事,我们之所以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和古代寓言,是因为它们被不断地用进各种文学作品之中了。从《诗经》开始,很多的诗词歌赋都包含神话元素或典故。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开始将各种神话进行整合来创作小说。明清两代则是神话的小说化时代。比如说《封神榜》就是以《山海经》为基础创作的,但其中的神仙大都不是《山海经》中的原形,而是以其他典籍里的形象为原型改编而来的。再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虽然源自于《西游记平话》,但是取经路线却是借鉴自《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法师传》;唐僧的原型也不是玄奘,而是法相宗的创始人窥基。这些作品经过世代的相传使得这些人物的性格越来越丰满,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形象(其中自然不乏创作者的主观意志在里面)! 但即便是这样,这些人物的性格还是与他们的原始出处有所区别的,这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演绎才有了现在的样貌。
回到题主的问题,我认为既然题主已经知道了这个名字的由来而且知道了它出自《史记·三苍训诂》,就说明他已经查过了相关资料;那他肯定也发现了“音同则意近”这句话;只不过他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而已罢了… 如果题主真的对这个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翻一下明代的《三才图会》一书;里面的狻猊图像和描述都与题主所说的吻合[1]。另外也可以去找找唐代以前的相关史料,因为唐以前的文献往往比较可靠一些~希望我的回答会对题主有所帮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