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个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坐落于充满经贸文化、艺术氛围及人文气息的上海浦东新区,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教委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28年)和上海金融学院(创建于1952年)合并而成。学校在9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12356”战略工程(简称“立信战略工程”),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浦东校区地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环湖一路,人文艺术气息浓郁的现代化智慧校园;徐汇校区地处徐汇区漕宝路,校园环境典雅幽静,古朴中透露着现代、简约、简约中透露着智慧。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33万余平方米。设有会计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经贸学院等14个教学院(部)和士官学院。有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 文学和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28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654人,其中本科生15246人。教职员工近1100人,专任教师858人。专任教师中,280位教授、副教授中49.3%具有博士学位,142位讲师中91.6%具有博士学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4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重点学科首席教授1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部级教学名师6人,上海市重点创新团队2个、教学团队2个、德育实训基地1个,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2人,曙光学者5 人,市级人才15人。有全国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文科组一等奖和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各1人,2014年又有2位老师分别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三等奖。有8名教师入选全国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库或被聘为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的专家委员,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本、国家级规划教材11本,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市级教学团队,有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市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有1篇论文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校以“坚持特色、保持领先、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为总体要求,大力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已建有7个专业硕士点(金融、税务、会计、审计、保险、法律、工商管理硕士),3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有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和财政学、税收学、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工程、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务和金融学等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金融学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管理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3个市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财政学市级教育高地。构建和实施了“应用型、重实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积极为社会服务,已同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建50个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高校的理事单位,学校还参与上海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计划项目,建有“现代服务业企业财务与管理紧缺人才”实训基地。
学校注重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建有税收学和金融学两个硕士点学位授权点。建有1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市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级创新团队和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3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文学评论》等各类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权威核心论文150 余篇、SCI论文90余篇、CPCI检索论文7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决策咨询成果获得市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的有32篇。2014年度科研经费到账2455万元,科研总经费和科研经费/教职工总数均在全市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积极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决策服务,多次就会计、审计、金融、财税及经贸等专业领域内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举办高层论坛和国际会议。建有上海立信金融研究院和上海立信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两个校级智库,两个市级研究基地和税收研究中心、中国立信价格与财税研究院等10个校级研究机构(智库),并先后为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治理组织的决策提供咨询。每年出版两辑英文集刊《财税研究》,该书已经进入SSCI数据库,成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学校与上海市徐汇、闵行、浦东等区县和江苏、浙江、新疆等省(区市)相关政府部门及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香港、台湾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互惠关系。2014年,学校入选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与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共建“上海涉外高端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建“上海市财税经济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同时,学校正在与浦东新区政府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新区现代服务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