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爱留守儿童?
1、放下“大人”的身份,和孩子做朋友 有些大人会下意识把自己当做是儿童的领导或者权威,因此就会用命令或教训的口吻和孩子交流,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排斥心理。 实际上,孩子和成人一样,都有选择交朋友的权利,如果你以大人的身份自居,那么自然就不可能成为他们的朋友,你们之间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道屏障。 如果想要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就要先放下“大人”的身份,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平等个体,用朋友的身份和他们沟通交流,这样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信任。 2、把孩子们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 有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给一个孩子特定的人格特征或者是给他贴上一个“胆小”“内向”“活泼”“爱玩”的标签,实际上这些标签都是主观且不准确的。 对大多数的孩子而言,他们是愿意并且渴望自己变得独立的。所以,如果你能把他们当作一个个充满可能的未知数,而不是一个具体怎样的物件,或许你能发现更多关于他们的美好与独特之处。 当你的目光不再局限在一个具体的框架之中,你看到的将会是你从未见过的别样风景。 3、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和关注 在情感层面,孩子是需要被关注和认可的。对于留守孩子而言,由于与父母长时间相处时间较少,他们在情感上更是容易缺失。 作为老师或是爱心人士,你需要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与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是重要的。 这不仅仅是给他们带来愉悦感,更能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更好地成长。 那些曾被爱与关注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更懂得爱、懂得感恩。 4、多给他们一些选择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来到一所陌生的高校报到,因为校园太小,无法全部容纳,于是学校便安排了志愿者车队,分别将新生送到各院系报到点。
当志愿者们把学生送到了宿舍楼下时,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很多新生不仅自己提着行李,还帮同学搬运行李。 原来,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惯例:所有的新生在入学后,都要为自己和舍友亲手挑选生活用品,然后由志愿者车队直接把它们送到宿舍楼底下。 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选择权”,让这些新生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和被重视,也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了这所学校。
实际上,无论是刚开学的时候安排校车接送还是提供生活用品,都比不了在日常生活中赋予孩子们选择的权利,比如允许他们自己选择想看的书籍、想要参加的社团以及想要结交的朋友等等。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其实就是让他们有机会去选择和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小世界,这能带给他们极大的归属感。 5、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知道得比孩子多,就盲目地给予他们建议和忠告,但是实际上他们也许只需要你的陪伴和聆听就够了。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只小猫关进密闭的房间,小猫不停地撞着玻璃,大声叫唤,似乎很痛苦。随后,把另一只小猫放入房间里,它走到玻璃旁,轻轻碰了碰,然后就走了,好像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这个小小的测试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当你真心想要去帮助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可以不必非要给出多少的建议和帮忙,你只需要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就足以温暖对方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