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鄂雪婷鄂雪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举一个例子,可能不是那么恰当。 民国时期,中国也有“经济转型”的问题,即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当时有人提出,应该大力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因为重工业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不利于快速实现工业化。但另一派则认为,应当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纺织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低,虽然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其实是剩余劳动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并非好事,因为中国的人口多,如果都要搞纺织的话,那整个社会就缺少有文化、知识水平的劳动力了。最后这一派取得了胜利,新中国建立了以钢铁等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决定,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吧。中国确实实现了工业化,但是代价是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现在国内贫富分化严重,失业问题明显,而进口纺织品和服装的关税高达45%(2013年),造成百姓生活成本增加。如果当时把资金用于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是不是能避免今天这些困境呢?不得而知。

总之,不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围绕“经济转型”这个中心开展的。当然,我们现在的“经济转型”与那个年代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拿封建主义的落后生产关系来套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身上,但是这种“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确实是存在着的。政府支出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那一块非常大,铁路、公路、机场等等,这其实是重工业的组成部分(当然,有些基建项目是服务于民生和轻工业的);而在民生方面,用于医疗、卫生、教育的经费却感觉总是不够。

在经济发展上,地方政府总是热衷于大规模的重工业项目,因为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税收也高,能拉动GDP增长;而对轻工业项目则是爱理不理。在招商引资时也是重工业项目优先。当然,引进来的重工业项目往往是外资不愿意投资的,因为中国的土地、人力等要素价格低廉,对外国资本来说非常有利。

我国的经济转型其实才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宫文涛宫文涛优质答主

一、着力解决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的矛盾和问题。当前最突出的是三个矛盾:一是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加快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以建设“两型”社会和深化环保领域改革为重点,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之间的矛盾。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企业为主体优化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配置,加强科技成果产业转化能力建设。三是社会资源供给滞后于人的城镇化需要,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农村人口老龄化等要求不适应。必须深化财税、土地、价格、投资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社会建设,确保社会既和谐稳定又充满活力。

二、着力增强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和制度环境。一是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通过简政放权和加强市场监管,形成有利于企业成长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二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市场改革,强化市场的倒逼和激励机制。三是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引进来和大力走出去,提高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三、着力促进区域经济在良性互动中协调发展。一是要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要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健全区域资源开发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形成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明晰、人口与经济活动布局更为集中的发展方式。二是要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布局。着力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中、企业集群发展,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提高产业竞争力。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市场共建和要素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和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保障等机制,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和体制、制度融通。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