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中国利润有多少?

仲洹源仲洹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汽车产业链上的一名普通员工,说说我的看法。 先说个人的简单经历吧,本人15年开始入这行,当时在东风悦达起亚工作(东风悦达起亚的工厂和韩国本土的工厂是完全独立运营的,所以生产的东西不一样),从事配件生产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装配汽车底盘悬挂系统(前后防倾杆、主控制臂、前后定位臂),当时厂里有一条生产线是给现代品牌做的,产品直接发往韩国,另一条生产线是给起亚品牌做的,产品发往河内工厂(东风悦达起亚二厂)。

因为工厂和海外工厂独立运营,所以涉及到出口的东西都要按外销流程走,当时公司为了做业绩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国内东西以次充好,报关时低报价格等等。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操作工,虽然没参与报关等出口事宜,但也知道一些行业潜规则。 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很多人,也听到了很多故事.... 说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吧!

1、关于出口利润 在韩系汽车工厂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情,工厂生产的每一辆车都会经过PDI检测(出厂质量检验),如果发现问题会记录在案,同时报告给公司高层,由品质科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如果问题严重达到报废标准则会记录在册,该辆汽车视为不合格品,按规定是不能出口的。但是往往这些问题都是批量出现(比如某个批次的零件有10个存在瑕疵,但只有8个合格品),而且往往是在工序末端发现,这时品质科的同事就会想办法处理这些故障品。一般情况是,如果批量不大且不影响核心功能,则将故障品留厂自行处理,然后重新打标继续出货;若批量较大必须尽快处理掉,则有可能返修后再出货或者以废品渠道处理。无论哪种方法,对于供应商而言,多出来的工序和成本都是不利的。因此有的供应商会直接找到相关采购人员,要求额外补偿,而有的供应商则直接降低物料价格,以期望能在其他业务上弥补损失。

2、关于原材料采购 除了出口产品需要打点外,进口物料也是学问多多。首先,并不是越好的材料就越好卖,比如有些塑料件进口料价格高,但国内有更加优质的原料可以替代,则价格很难起来。相反,有时候一些看起来不是很优秀的原料反而能卖个好价钱,那是因为该种原料供货商很少,或者产能很小,东风悦达起亚是这家供应商重要的客户,则价格自然好商量。(当然,这种原料一般是寡头垄断市场,供应商其实也有把住东风悦达起亚这一家客户的做法,这个时候主动权就在供应商手里了。)

3、关于内部价外债 我所在单位属于外资企业,按照外企一贯作风是没钱过节的,也就是到了发薪日才有钱拿。但是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的生产存储需要大量的资金流转,很多时候供应商为了完成订单不得不自己先垫付资金,等到月末薪期再索要货款。

当然,外部供应商这样操作,内部供应商也会有相应的办法应付。

祁楚祁楚优质答主

中国汽车工业60多年发展,一直是本土和外资“拉手”前行,而合资企业作为联姻的结晶,也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然而,合资企业“50:50”股比关系、中方通过技术换市场、外资企业将汽车关键总成分散采购等老问题近年来愈加凸显,甚至逐渐变成了制约中国汽车工业“换道”发展的瓶颈。

中国汽车市场体量大、增长快、利润丰厚,这些“诱惑”一直吸引着跨国汽车公司“大展拳脚”。

在外资企业进入初期,在技术和规模都不具备实力的情况下,本土汽车工业不得不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合资经营方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然而,外资企业“小核心、大外围”和“本土化”战略的实施,让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跨国采购体系中,为其完成产品配套,本土零部件企业借此有了近距离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

但目前,合资企业中方在研发、采购、人才、管理等方面被控制,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被制约,而外资方在华所赚取的利润甚至远超在国内市场的收益。

专家认为,经过20多年来合资经营“牵手游”,中国企业在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有了一批实力初步壮大的本土汽车企业,因此当前正是实施股比改革、增加中方话语权的最佳时机。

有专家建议,中国可以“由点到面”逐步放开合资股比:在自贸区先行先试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对于实力强、有实力自主发展自主品牌的企业,优先实行合资企业股比开放政策。

专家同时表示,在政策的调整中,本土企业也要抓住机遇,通过合资企业的中方技术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快提升技术水平,建立研发、供应链等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