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公司怎么投资?
先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然后引入正题。 讲一个我认识的人,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在英国留学,后来回到香港发展,当时香港还未回归。他在一家私企打工的时候,老板是香港人,很看重他,把他当做心腹,后来就给了他一部分股份(不知道多少),那时候他还没毕业呢。
有一次他和我们聊天的时候说道:“你们知道我的那些股票多少钱了么?” 我们好奇的问道:“多少?” “3亿多港币吧!”他随意的说道 我和另一位小伙伴顿时眼神放光,天啦噜,这得有多少财富啊!于是我就追问他如何得到的这些股票。 他说:“我爸爸在香港那边有公司,那家公司经营不善,快倒闭了。我回去之后和我爸说,我想拿点钱出来救救它,不然亏了怎么办。然后我爸就把他手上所有的股票都送给了我。” (他也不知道具体数量,只是听说很多) 这大概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事情吧,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学生。他说的很平淡,仿佛就和我们说起自己有个亲戚家是开厂的,很有钱一样。可是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却是相当震撼,一个年轻的毕业生,一回国就拥有几亿的资产。
现在这个人怎么样了? 现在他移民了,已经加入了美国籍。曾经有人找过他想让他买一些房产,但是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想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他的孩子。但是他并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孩子。
故事讲完了,现在我们回归到正题。 中国目前有42家保险公司,这些保险公司的股东成分非常复杂,有中央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监委”)代表中国投资的,比如中国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地方人民政府和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入股的,比如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更有各种金融机构、大型企业以及海外投资者参与控股的,比如中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等等。
这么多背景复杂的股东构成,决定了保险公司资金的复杂来源。根据新《保险法》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不允许直接或间接从事借贷和投资业务,而目前国家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主要遵循的是比例原则,即禁止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用于下列投资行为:
(一)国债以外的证券买卖,包括购买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上市流通的非金融企业股权等;
(二)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投资不动产项目,包括房地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
(三)以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他人进行证券买卖;
(四)买入被接管、破产清算或被撤销企业的股票;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禁止的投资行为。 但是,上述规定是针对所有保险公司的总体要求,个别情况还是有所区别。比如对于财险公司,由于风险导向明显,其资金运用主要是满足流动性需求和投资需求,因此对其投资范围没有限制比较多,除了不能投资底古类期权产品之外,其他基本没什么限制。而对于寿险公司来说,由于其负债久期较长,对流动性的需求没那么高,所以监管机构允许其追求更高的收益,因此其能够投资的产品和范围就要比财险公司广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