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指什么?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中国与希腊、印度并称为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历法系统。它以干支纪年为基础,用十二月地支和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分别表示24小时中的12个时辰,并用动物指代这十二地支。 这种纪时方式在中国古代社会不仅用于记录时间,而且与宗教、医学、天文、算学等领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汉语中,“子时”、“午时”等用来描述时间概念的词汇都含有“子”或“午”;中医诊病开方时常讲的“子午流注”,就是根据一天之中十二个时辰的阴阳变化规律来安排针灸、服药的时间。 古人通过对天文的长期观察,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十五天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而基于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农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于我国及亚洲部分国家。农历每年正月朔日(初一)的午夜时分为一岁之首,此时北斗指向寅位,冬至一阳生。正月末(十五)夜晚,一轮满月当空,万物明朗,此时斗柄指向戌位,阳气达到顶峰。之后阴气渐长,至九月末(十九)夜半子时,丹桂飘香,金风送爽,月满中天,斗柄指向亥位。十月朔日(初一)黎明前,寒蝉凄切,秋露凝结,斗柄指向子位,岁终之始。此后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