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螺排骨有什么作用?
石螺性寒,味咸,有小毒;归肝、肾经。
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明目解毒。 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淋浊带下、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1.《中国药典》: "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淋浊带下;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2.《中药大辞典》: "治热病目赤肿痛,云翳翳膜遮睛。治痢,泄泻。利小便"。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清热解毒。主治肝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尿道炎,尿路结石。外用于皮肤溃疡,烧伤。”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 3.抗肝损伤作用。
食用方法及用量
1.湿热黄疸,尿少,热重于湿:生地榆60g,蒲公英50g,金银花40g,大黄(后下)30g,黄连10~15g,黄柏(后下)10~15g,土茯苓50g,荔枝核30g,水煎服,每日1剂,于饭后分两次服。
2.血尿:生地榆60g,小蓟根60g,藕节50g,三七粉(冲服)3g,水煎服,每日l剂。
3.肾盂肾炎,膀胱炎:生地榆60g,车前子(包煎)30g,木通10g,扁蓄10g,藿香10g,瞿麦10g,滑石20g,甘草6g,水煎,早晚分服。
4.小儿疳积:土伏苓50g,山楂30g,使君子30g,麦芽30g,炒扁豆30g,陈皮6g,水煎服,每日1剂。
5.湿疹,神经性皮炎:鲜地榆适量,洗净,捣烂如泥状,敷患处,每天3次。对慢性湿疹、慢性神经性皮炎有良好效果,一般用药1周左右可见效。